名山齐聚再论山 展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国经验”——焦作国际
发布时间:2017-09-18 17:53| 有 位朋友查看
简介:峨眉山正在修建新的交通要道,从原先的1条路上山,拓展为3条路上山 为了保护长白山-松花江生态环境,我们斥资2亿多元对景区内的宾馆进行了改造 泰山精神就包括了传递中华文化和泰山文化,发展旅游教育 华山多措并举加强客流管控,每天的客流量控制在5万人以……
“峨眉山正在修建新的交通要道,从原先的1条路上山,拓展为3条路上山……”
“为了保护长白山-松花江生态环境,我们斥资2亿多元对景区内的宾馆进行了改造……”
“‘泰山精神’就包括了传递中华文化和泰山文化,发展旅游教育……”
“华山多措并举加强客流管控,每天的客流量控制在5万人以下,并在景区周边高速路等节点不断发布实时游客数据……”
9月17日,由河南省旅游局、焦作市人民政府、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共同主办的焦作国际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交流会在云台山景区举行。
当12座中国名山跨越东南西北,再次相聚河南焦作,北到长白山,西至新疆喀纳斯,佛教与道教名山汇集……山与山的对话,迸发出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验”。
直面问题 创新举措铸就“中国经验”
生态保护、社区统筹、区域发展、交通建设、医疗救护、宗教文化、山地旅游教育、文物保护……这些都是当前中国山地旅游发展所面临的热点问题。交流会沙发论坛上,来自黄山、云台山、张家界、华山、庐山、武当山、长白山、泰山、五台山、九华山、喀纳斯、峨眉山12家景区管理者就上述问题积极对话,分享“中国经验”。
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黄山,最早为游客建立起了自己的高山医院,以应对在攀爬游玩过程中受伤发病的游客,在这背后,是一整套信息系统的支撑。“目前黄山采用的医疗救援是‘四级医疗体系+一整套应急方案+绿色通道+24小时应急救援制度’,山脚下有总的应急救援中心负责调度指挥,山上游客集中位置分布医疗站点,夜晚为游客开通‘绿色通道’索道,第一时间抢救病患,而我们累计投资3亿多建立的智慧景区管理系统也将救援、GPS等38套系统融合其中,形成线上线下信息点融合,全力保障救援工作。”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王坤介绍道。
作为五岳中海拔最高的华山,自古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万仞绝壁之上的“长空栈道”宽度仅30多公分,整个华山山顶只有0.44平方公里。近年来,伴随着2条华山新索道的开通,游客大幅增长,如何加强管理的同时保证游客安全成为了华山面临的新课题,对此,华山给出的答案是严格景区流量控制,加强游客疏导。
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郭文平说:“从前华山只有北峰一条索道的时候,客流量是一天2-3万,2013年西线索道开通后,客流量达到了4-5万。在控制管理上,首先是严格控制日客流量,根据专家测定的华山景区日承载量是在6-7万,但我们将它控制在5万以下,每天紧密监测客流情况,4万人的时候就开始限制售票,达到5万人就停止售票;遇到重大客流时期,会在景区LED屏幕、周边高速及网站发布景区实时游客数量,提醒大家;其次是加强旅游秩序的疏导,加强对游客在景区游览的宣传教育,每年黄金周动用警力超过千人,有效控制人流量,保证游客安全。”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认为,中国人口基数大,节假日较为集中,难以出现客流量平均分布的情况,局部特定时间的超载会是中国山地旅游面临的永恒主题,也会对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华山在这方面做出了有效探索。
今年8月8日,喀纳斯景区继续开展传统村落违建拆除专项行动,重点对景区哈纳斯村、禾木村及贾登峪社区范围内钢架结构的板皮房屋及外包半圆木形式的房屋进行拆除,恢复景区传统古村落原始风貌,届时,景区3万余平方米违建将恢复成绿地。
据了解,近年来,喀纳斯景区实施《大喀纳斯旅游区总规划》, 加大力度治理生态环境,在景区累计拆除了4万平方米的不和谐建筑物,使得喀纳斯景区恢复了原貌,其拆迁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实属罕见。
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旅游局咨询中心主任海婷介绍道:“喀纳斯存在的一个矛盾是社区与政府管理,从2012年至今,景区拆迁面积成倍增长,一是政府以经济赔偿方式鼓励村民拆迁,今年已投入8000多万;二是对村民加以引导,大力宣传保护景区古村落文化,保护景区自然环境。于此同时,加强村落民宿质量提升和等级划分,加强旅游市场公平环境的营造,让村民感受到拆迁保护景区所带来的经济收益,牧民感受到虽然房屋减少了,但他们的经济收入没有下降,以此推动景区建设。”
发展升级 探索全域旅游新路子
从煤炭枯竭型城市破釜沉舟,唤起青山绿水,摇身一变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焦作现象”至今为人称道,2016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2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5.58亿元。焦作的“头牌”名山云台山通过实施景区精品化、数字化建设,逐步发展成为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连续六个黄金周位居河南省第一,如今的云台山景区占地35万平方公里,仅生态停车场的停车位就达到了5000个。
交流会上,云台山景区管理局局长马春明说道:“云台山的发展是靠着300多位大巴车司机跑出来的,是靠着无数环卫工人和讲解员开拓出来的,更是靠着山上400多户村民的不离不弃走到今天,他们帮我们解决了旅游发展要素中的吃、住两大方面,我们的发展得到了全社会、全省的大力支持。”
伴随新形式环境变化与消费转型,云台山的二次发展与升级也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我们的转型其实从2016年就已经拉开序幕,我们未来的发展一是要带动当地群众一起,继续加强管理与服务,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方向就定在了全域旅游!”马春明说。“今年8月31日召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给我们指明了路子,让正在转型谋划中的云台山倍感兴奋,会上指出,旅游发展要实现五个融合,旅游要和文化、科技、城镇、农业、康养相融合,进行五大提升,特别是服务与管理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我们未来要走的路。”
形成共识 助力山地旅游可持续未来
在1987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年度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2017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国家旅游局率先从2016年起就已推出促进绿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推出公共服务和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推出旅游信息化行动方案等旅游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大举措。
“可持续”成为了当今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成为了中国旅游业扬帆起航的绿色标杆。
河南省旅游局局长寇武江认为,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住可持续发展的资本;二是协调好企业与居民的关系,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三是把握好文化与山水的关系,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因子;四是平衡好观光与度假的关系,打造好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山地旅游的主要载体是山地自然环境,没有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山地旅游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索中,不少名山都已走在前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从建立初期就积极探索生态保护模式,目前已建立了涵盖长白山-松花江水源地保护工程在内的四大生态系统,使之成为了欧亚大陆北部同纬度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最为完整的地区。华山近年来不断推进对于古树名木档案建立和培育加固工作,实行一对一保护;并且每年在山上栽植500亩树木以确保绿色生态得到可持续性保护。
除了自然环境,山地文化资源保护同样迫在眉睫,在这方面,武当山规划先行,专门成立了旅游经济特区,并将武当山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武当山景区、武当山城区和太极湖,设立三个办事处,加大文明示范区和样板区建设;其次是将严格控制山上建筑,对山上建筑做减法,不断调整服务设施建设的基调,使之与古建筑风格相匹配,并且尽量将休闲娱乐转移到山下进行,减少对山上环境的破坏;最后就是特别注重文物修复,修旧如旧,保留传统历史沧桑感,保留文物价值。
两年前,《中国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云台山宣言》在焦作诞生,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名川大山矢志不渝的责任,更是中国旅游发展不可动摇的前进方向。曾经的“焦作精神”是执着争先与无私奉献,如今的“中国经验”是中国旅游人前赴后继上下求索之财富,是中国山地旅游发展的动力,更是可被世界旅游借鉴的发展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