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查看内容

秋实累累“桃源”美 做大生态旅游产业

发布时间:2016-10-19 10:57| 位朋友查看

简介:图片源自网络 原标题:山东青岛毕家上流栽树26万株,完成山头绿化650余亩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穿越山东青岛市李沧区百果山的一处隐秘隧道,《桃花源记》里面的神奇意境,在毕家……
图片源自网络
 
  原标题:山东青岛毕家上流栽树26万株,完成山头绿化650余亩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穿越山东青岛市李沧区百果山的一处隐秘隧道,《桃花源记》里面的神奇意境,在毕家上流社区变成了现实。毕家上流社区以其绝美的自然风光、质朴的民俗风情和绚丽的生态风韵,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
 
  然而,20世纪80年代,这里连一条连通外界的完整的路都没有,社区6000余亩地,70%是山岭薄地,恶劣的环境、微薄的产出让毕家上流人终年过着半米半糠的生活。
 
  “由于山地土质薄,上世纪90年代之前,村民们为糊口,只能种一些耐寒的作物,赚不了几个钱。”毕家上流社区居民毕朋昊说。“当时,大家通过开山采石、采砂来增加点儿集体收入。”社区书记毕仕俊说。
 
  竭泽而渔式的开发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收益,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部分村民开始在山上栽种果树创收,随后在社区统一带动下,家家户户都在自家地里栽种果树。2002年,毕家上流建立了面积达3.5平方公里的“青岛百果山农业生态园”,并组建了60人的专业绿化队伍,开始在光秃秃的山上“大兴土木”。过去,山上除了村民用以维持生计的果树之外,只有杨树、松树、刺槐等有限的树种。从2002年开始,这里开始引进树种绿化山体。据统计,毕家上流社区近年共栽树26万株,完成山头绿化650余亩,引进木瓜、猕猴桃、玫瑰香葡萄、山楂、枣庄石榴、沾化冬枣等果树5万多株,并开通建成了10公里环山路,5000多米的人行观光小径,3条28000米长的樱桃沟,400米长的仿木瓜果长廊和200米长的花廊……春有百花齐放,夏有绿树成荫,秋有层林尽染,冬有苍松叠翠。
 
  满山苍翠最终为村民们引来了“金凤凰”:2014世界园艺博览会在百果山成功举办。“政府把基础设施建好了,美化了环境,把我们的土地资源也盘活了,家家户户都有近3套安置房。”
 
  “致富不是杀鸡取卵,不是竭泽而渔,绿色生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尝到生态甜头的毕仕俊说。为了避免坐吃山空,社区组织大家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形成合力,争取继续做大生态旅游产业。
 
  “毕家上流田园底色纯净、青山绿水交融,没有工业污染,这里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3300个/立方米,水中的有害物质接近于0,具有极好的产业基底,如果再通过后期的持续建设,生态旅游优势一定将会在未来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李沧区世园街道书记纪明涛说。
 
  现在的毕家上流,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拉近了山村与城市的距离,住在漂亮楼房里的居民们,也告别了过去的农耕生活,跟随社区发展起了旅游业。社区还建立了“人才数据库”,完善的就业环境与优厚的福利待遇,让一大批年轻人纷纷重归故土。在这里,5公里的百果山文化艺术大街项目,3000亩的民族风情园项目,10万平方米的商业网点项目,三星级宾馆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1万平方米的养老院项目,600亩的社区生态农业保障基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一个以青山绿水为支撑,集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社区呼之欲出。(记者 刘成 通讯员 孙丽云)
 
 
 
(责任编辑:迟紫境)

推荐图文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总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