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查看内容

文明旅游正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发布时间:2016-08-08 17:16| 位朋友查看

简介:明旅游公约是发自游客内心的自觉呼声;文明旅游的各种规范性要求、规范性行为,也应该是所有游客都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的自觉性行动 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的《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简称《公约》)日前正式在北京发布。《公约》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舆论的……
 
  明旅游公约是发自游客内心的自觉呼声;文明旅游的各种规范性要求、规范性行为,也应该是所有游客都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的自觉性行动

  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的《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简称《公约》)日前正式在北京发布。《公约》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舆论的关注。笔者认为,从政府倡导到游客自发,由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文明旅游和做文明游客已经成为大多数旅游者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来自“民间”的新版文明旅游公约的发布,标志着文明旅游行动已经具有普遍的社会共识。

  《公约》一共10句话、30个字,虽然文字数量少,但概括力强,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旅游过程中涉及的各个领域和事项。《公约》用的是中国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简单、易记、好懂,但内容很丰富,既包括了游客个人的行为举止,包括待人接物的文明礼仪、在公共环境中对公共秩序的尊重、在处理各类事物中遵守规则和事理等,也包括了在旅游过程中的自我保护,特别是将“重安全”放到了第一位,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社会发展理念;同时,《公约》提出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要求,正体现了旅游行为的特点,各类自然的、文化的资源区,往往是游客最多到访的地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最有可能对这些场所和相关资源造成影响或损坏。因此,“爱环境,护古迹”成为其中专门要强调的内容。

  随着旅游越来越成为普通居民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出游过程中,一些不文明、甚至是违法违规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一些目的地给“中国游客”贴上了“不文明”的标签。为此,自2006年以来,国家旅游局以及国家文明办等部门连续发布了做文明游客的倡议,《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等,对引导文明旅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全国各地也有一些地方性的倡议或公约出台。应该说,这些倡议或公约,在推进我国文明旅游工程、引导广大旅游者做文明游客、做文明使者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使“中国游客”的形象在旅游市场上逐步发生了改变。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种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特别是中国游客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要想从整体上全面提升素质、彻底改变形象,的确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和过程。而且,人的一些习惯性行为,往往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并非有意为之。这就需要我们旅游过程中的文明行为是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自觉行为,而不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所以,文明旅游公约应该是发自游客内心的自觉呼声;文明旅游的各种规范性要求、规范性行为,也应该是所有游客都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的自觉性行动。

  旅游作为一种个体行为,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展示过程,是欣赏美的过程,也是向别人展示美的过程。从更高的层面上讲,旅游者也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是客源地文化传播的使者,文明、儒雅、包容,好客、重礼仪、尊重别人,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传统,旅游作为一种多向交流的文化活动,旅游者本身也肩负着传播客源地文化、提升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使命。

  从目的地和旅游环境的角度看,旅游是游客进入和打扰别人生活空间的过程。旅游一方面给游客带来美好难忘的体验经历,另一方面也对目的地的居民生活、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公共秩序等造成干扰。所以,站在社会公平的角度,我们每一个人、每一次的旅游获得都应该是负责任的和文明的行为。

  总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每一次旅游都是快乐和高质量的,但旅游的质量不仅仅体现在别人为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也取决于游客自身的行为是不是能够与“有质量旅游”的正常行为相匹配。这一方面需要我们每一位旅游参与者都能够守法遵规;另一方面自己每一次旅游都要做到文明出行。守法遵规是基础,而讲文明则体现旅游者的素质和修养。

推荐图文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总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