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增强。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又是展示和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以富含文化内涵的目的地为客体的综合性旅游活动,它既是人们对目的地文化的一种阶段性感知和体验过程,也是人们对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情感的一种诉求与表达。发展文化旅游不仅可以弥补纯自然风景旅游的不足,还可以陶冶游客情操,并能给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重大意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旅游开始在国际旅游市场得到发展,并逐渐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流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文化旅游市场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文化旅游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开发各民族各地方的特色文化,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的内涵及价值,还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因此,文化旅游已成为催生我国旅游产业进一步大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伴随现代旅游业进入“大产业、大融合、大发展”新常态时代,我国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也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及意见措施,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如200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旅游产业被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来培育;2013年《旅游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旅游产业依法规范化发展时代的到来;2014年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新常态发展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战略构想的提出,为我国未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明确了主题与方向。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文化旅游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和增强。作为一项综合性、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已明显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和多区域融合式发展势头。在我国一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地或园区,已形成多元集群式融合发展态势,如深圳的科技创新型主题文化园,西安、洛阳的历史文化古都型产业园,上海、苏州的古镇名城型产业园,以及横店、宋城的影视基地型产业园等。当然,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模式,我们都可以看出它们共同的发展路径,即产业融合式发展。
2015年GDP涨6.9%,创25年新低
二。经济新常态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
受制于体量、人口、资源、环境、世界经济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产能过剩、经济放缓、结构调整将成为未来中国长期的经济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即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同时也指出其中的机遇:经济增速虽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稳定;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在我们看来,新常态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也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
第一,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消化过剩产能的战略目标,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和出口国,却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要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增加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附加值,将是极其重要的发展路向。同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产能输出,创意产业的发达与配套必不可少。
第二,新型城镇化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全新发展平台。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不仅是经济发展体,更是文化共同体。文化旅游产业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创新活力,最终成就城市发展的一流质量。
第三,文化旅游产业能进一步刺激社会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文化旅游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于刺激社会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中国旅游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局面,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出境旅游1.2亿人次,花费约1.1万亿元。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测算,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1%,超过教育、银行、汽车产业。据国家旅游数据中心测算,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2%。
第四,新常态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旅游产业领域将成为其中的热土。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随着更多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各类知识性专业人士加入到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意、创业和创新中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