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校园垃圾分类标准化生态体系
首个垃圾分类样本采集数据研发平台
落户申城七宝实验小学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以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2019年7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大背景下 ,全市各级部门、各个街道社区等单位如火如荼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两个月以来,各自均以全新的姿态和积极的态度认真参与 。
然而,在全市垃圾分类四处兴起的同时,干垃圾分类处理的规范管理与湿垃圾集中收运的后续处置也随之而来成为一大难题。遵循“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综合治理”的理念,以标准化手段助推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规范化建立,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已然成为现代城市打造生态环境空间以及美丽家园的基本要求; 如何将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新时尚转化成持之以恒的市民生活态度和日常习惯,备受各界关注和期待。
随着申城学校开学季的来临,为全面贯彻《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9〕3号)文件精神,抓紧抓实办好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体系,通过“小手牵大手”,促进全社会习惯养成,按照市、区工作最新部署与具体要求,运用标准化工作理念,结合闵行区七宝实验小学在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的实际工作情况,将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成果展示与实践作为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虚心面向社会征求建议和意见,采取与业界深入交流广泛合作方式,多个角度全方位给予了不断的完善和全面提升。
记者在今天开学首日(2日)从这次活动主办单位负责人李伟获悉,垃圾分类成为当下新时尚,而新时代必将孕育出所需的新平台。“垃圾分类样本采集数据研发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单位联合业界权威专家倡议组建的新平台,目前主要工作任务:依托操作流程、构建标准体系;明确分类标准、规范设备设施;定期定点统计、研发数据价值;融合创新思路、逐步推广实施。
首个落地在学校的垃圾分类样本采集数据研发平台,将作为今年本市开展垃圾分类以及明年全国46个重点城市启动垃圾分类工作的行业对标交流平台,率先在相关领域首次推出的样本模式,目的在于校园实施垃圾精确分类、优化师生实践体验,增强学校全方位参与力度,坚持采取湿垃圾源头减量、因地制宜的就地或属地化消纳处置方式,最终形成将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维度之间的协作自理共治的良性互动和有效传播机制,为缓解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处置顽症给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社会矛盾,提供先行先试样本数据研发平台。
亮点一:率先启动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标准化建设,校园垃圾分类严格执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李伟介绍,学校垃圾分类源头减量“零清运”标准化生态体系的建设,系在本市两个月以来的垃圾分类成效现状和未来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空间和趋势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出。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低碳绿色领域起步较早、成长迅速、最具活力的学校之一。本次通过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部门机构支持下,仅仅通过一个暑期的时间,校园从无到有,在占地约30多平米的空间上,打造了“校园乐回收”垃圾分类收集指导中心,走上了一条从自发收集到行业规范引导和政府扶持的发展之路。
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作为率先启动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标准化生态体系建设的先锋,校长王谨说:首先推行校园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学校内部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孩子从小习惯养成,通过真实环境的教育引导、因地制宜的科普演示、全校师生不断总结完善的持续推进、把工作细化流程量化以形成标准。其次在行业专家指导下,结合学校内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参考现行标准体系构成原则,围绕市、区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厘清学校内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流程、技术运用等内容,构建科学、实用、系统、全面、可扩展的七宝实验小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标准体系为工作思路。再次以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为核心,全面总结已开展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的同时,吸收借鉴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建立结构合理、流程优化、划分明确、协调配套的适用于学校实际工作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标准体系为工作内容。最终结合学校内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参考现行标准体系构成原则,标准制订根据分类操作流程及工作支持相结合构建层次+序列式标准体系。设置“综合管理标准”、“分类操作标准”、“教育宣传标准”三个子体系,并分别细分(详见附表)。拟优先制订基础工作导则及设备设施操作标准,部分操作标准可在一段实践后不断总结经验,再安排具体标准制修订。
亮点二:学校湿垃圾源头减量就地消纳,实现“零清运”目标
位于校园东北区域,占地约70多平米的空间,安装了一套湿垃圾处理设备系统。今天,本市首个学校展示湿垃圾分类的处置全过程、供全校师生体验环保科技成果的“湿垃圾减量预处理体验中心”科普空间整体落成。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在校园内设立“一园二心”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一园二心是指:七宝实验小学校园,乐回收垃圾分类收集指导中心和湿垃圾减量预处理体验中心,通过技术创新、流程优化,日均处理食堂湿垃圾500公斤左右,9月起可实现湿垃圾不出校园的“零清运”目标。
记者在“湿垃圾减量预处理体验中心”得知,目前这里分为生化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以及科普多功能厅三大空间,展示了从湿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到资源化利用的全过程和完整的闭环系统。食堂日产500公斤湿垃圾“吃”下去后,在24小时里主要是通过微生物菌群对湿垃圾分解,分解出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水、油和少量粉状固体物,水通过城市污水管道排放;油可以制作生物柴油等,固体物可以作为肥料种绿植。经第三方检测,分解后排出物主要是含有部分极细小颗粒物和水,然后再进行水处理,最后排出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500cod以下)的水纳入污水管道(业内称为纳管),还有少于10%的残渣,经测试达到国家有机肥标准,湿垃圾减量率可达90%到95%之间。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带领旗下设备生产单位研发团队为垃圾分类的传统处置方式“赋能”,用科技手段对湿垃圾分解转化,形成收集、处置、再利用的“垃圾分类”闭环机制,做到湿垃圾不出校园,整个系统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地方法规时,最终实现达标排放。大大改善了湿垃圾末端处理处置所带来的由因长途运输及中转产生的垃圾渗滤污染,降低清运成本,提高了资源本地化利用效率。
亮点三:学校垃圾分类样本采集数据研发平台,定期汇总发布成效信息
记者获悉: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分为两个新老校园,新校园先行添置湿垃圾处理设备,老校园随即跟进,但垃圾分类将在开学季同步开展工作。学校约有1800名学生,这1800个左右家庭大致分布在周边五个街镇社区范围。该校根据自身特点和辐射影响力,在开展垃圾分类之初,就必须要统筹兼顾校园师生和家庭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为适应学校的人员构成,学校在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同指导下,制定了学校垃圾分类综合治理解决方案,并与上海市现代文化旅游促进中心深度合作,创建了“一园二心”垃圾分类回收处理零清运系统模式。
校园垃圾分类收集服务纳入学校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建立标准化归口管理和台帐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顺利实行垃圾分类回收与有资质运输、处置单位实行收、运、处一体化的无缝对接,校园内设立干垃圾指定存放点以及湿垃圾处理处置建立日产日清和流向追溯制度。并且,有机地结合学生电子卡,开展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星级评定、荣誉榜等鼓励措施,将学校垃圾分类进行样本采集、研发分析、对标比对,定期汇总发布成效信息,为建立“垃圾分类样本采集数据研发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努力将该项目打造成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的典范样板。
据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已经入法,我国垃圾分类进入了“强制时代”,按照规划,2020年底前,将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为了支持上述目标的如期实现,经校方同意,在以不影响正常教学前提下,于2019年12月31前,面向同业单位接受实地项目考察仅30次参观交流机会。报名热线:021—65341533,报名地址:上海市杨浦区佳木斯路353号(环保广场)6F(周一至周五,工作日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登录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官方网(www.shaepi.org.cn)下载报名表,可进行网上报名预约。
更多互动、交流方式:
关于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的未来发展,如果您有更多的建议或意见,欢迎登录www.scdts.org,填写相关调查问卷,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cdts0218,或直接搜索公众号“现代文化旅游”)提供反馈;邮箱:hero_liwei@sina.com
关于垃圾分类
指按照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